GB/T13912-2002是我国目前实施的钢结构件热浸镀质量标准。GB/T13912-2002中规定,目测所有热浸镀锌制件,其主要表面应平滑,无滴瘤、粗糙和毛刺,无起皮,无漏镀,无残留的溶剂渣,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蚀性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。只要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,被镀制件表面允许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,潮湿条件下存储的镀锌工作,表面允许有白锈存在。
热镀锌的主要目的是防腐而非装饰,所以不能主要依据美观性来判断质量的好坏。热浸镀锌并不能改善工件镀前原有的表面状态,如基体表面有严重的锈蚀坑、划伤痕迹等,镀锌后仍会显示出来。对常规热浸镀锌镀层的表面粗糙度的理解和评判,不同于经机械辊挤和吹抹的连续热浸镀锌制品。
局部露铁又称漏镀,这是一种所有标准中都规定不可接受的镀层缺陷。由于锌对钢铁基体有牺牲保护作用,故露铁直径小于ø2mm时不大会影响镀件的耐蚀性。在GB/T13912以及国外标准中,都提到可以对漏镀和不慎损坏的镀层进行修复,并对允许修补的面积、修补应达到的厚度都有较明确的要求。
镀锌后产生的毛刺、滴瘤和多余结块,可小心地打磨掉。但是操作不慎可能打磨过量,反而影响镀件的耐蚀性,所以如果他们不妨碍使用则可以不去除它。在接头等连接部位多余的锌或锌渣清除掉,不要让它们影响安装的稳固性。
有时锌层表面出现微粒状的凸起,里面是锌渣粒子,影响镀层外观,但不影响耐蚀性。这种缺陷的产生,涉及镀锌炉的设计、操作工艺甚至锌浴的配方。
近年来,生产的钢材大多为镇静钢,钢中的硅含量容易使热浸镀锌件产生灰暗无光的镀层,严重时镀层呈灰暗色,这是因为硅促使铁锌合金过度生长露出表面而造成的。镀层呈这种光泽对镀件抗大气腐蚀性没有影响。对硅含量不是很高的钢,改变镀锌工艺可减少或消除灰暗镀层的出现。但对硅含量特别高的钢,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办法能完全消除这种现象。
热浸镀锌堆放一段时间后表面往往会出现白色的痕迹,在潮湿天气或淋雨后这种现象就更易出现且更为明显。这种白色的痕迹通常被称为储存湿锈或白锈。白锈是在特定环境下生成的,一旦脱离这种环境便会逐渐消失。白锈的形成对锌层的损耗很小,所以对镀件耐蚀性的影响也很小。热浸镀锌制品要保持光亮的外观,需要有特别的储存条件。热浸镀锌后立即进行钝化处理,可避免或减少白锈的出现。